【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是什么】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第47条是关于经济补偿标准的重要条款,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,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额及其计算方式。该条款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确保其在失去工作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支持。
一、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7条的规定,用人单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,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:
1.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,并经双方协商一致;
2.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,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;
3. 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变化(如企业结构调整、经营困难等),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;
4. 用人单位依法进行裁员;
5.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(如未及时支付工资、未缴纳社保等)提出解除合同;
6.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,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原条件续签,而劳动者不同意。
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,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;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,按一年计算;不满六个月的,支付半个月工资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情况说明 | 是否支付经济补偿 | 补偿标准 | 备注 |
|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| 是 | 无固定标准,由双方协商 | 需书面协议 |
|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,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 | 是 | 1个月工资/年 | 工作年限计算 |
| 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合同 | 是 | 1个月工资/年 | 须提供合法理由 |
| 用人单位裁员 | 是 | 1个月工资/年 | 需提前通知并报备 |
|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而辞职 | 是 | 1个月工资/年 | 需提供证据 |
|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| 是 | 1个月工资/年 | 若用人单位不续签且不提高待遇 |
三、注意事项
- 经济补偿中的“月工资”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。
- 如果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不满一年,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补偿金额。
- 实践中,用人单位可能会通过签订“协商解除协议”等方式规避法律责任,劳动者应保留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。
总之,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7条为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经济补偿依据,有助于平衡劳资关系,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。在实际操作中,建议劳动者了解自身权利,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