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扶摇直上九万里下一句】一、
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上李邕》一诗,原句为:“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余风激兮万世传,后人仰兮慕其迹。”而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则出自庄子《逍遥游》中的名句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这句话描绘了大鹏鸟展翅高飞、冲天而上的壮阔景象,象征着志向远大、气势磅礴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常被用来形容事业或人生迅速上升、不断突破的态势。它不仅具有文学美感,也蕴含着积极进取的精神。
以下是对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的出处、含义及常见用法的整理: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 
| 出处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| 
| 原文全句 | 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 | 
| 含义 | 形容大鹏高飞远翔,气势磅礴,象征志向高远、追求自由与超越。 | 
| 现代引申义 | 比喻事业、人生快速上升,充满潜力与希望。 | 
| 常见使用场景 | 用于激励他人或自我鼓励,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。 | 
| 相关诗句 | 李白《上李邕》:“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” | 
| 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华文化中励志与理想主义的象征,常用于文学、演讲、广告等场合。 | 
三、结语
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不仅是古文中的经典意象,更是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寄托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地,都应保持远大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,正如大鹏一般,乘风而起,直上云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