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燕然勒功中的勒的意思】“燕然勒功”是一个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在边疆立下显赫战功。其中,“勒”字是理解整个成语的关键。本文将从字义、出处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“勒”在“燕然勒功”中的具体含义。
一、字义解析
“勒”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,常见的有:
1. 雕刻、刻写:如“勒石记功”,意为在石碑上刻字记录功绩。
2. 强制、强迫:如“勒令”、“勒索”等,表示强制性行为。
3. 约束、控制:如“勒马”、“勒紧缰绳”,表示控制或限制动作。
但在“燕然勒功”这一语境中,“勒”主要取第一种含义,即“雕刻、刻写”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“燕然勒功”出自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“遂登燕然山,去塞三千余里,刻石勒功,纪汉德,垂于后世。”
这里的“勒功”指的是在燕然山上刻字记载功绩。窦宪率军击败匈奴,凯旋后在燕然山(今蒙古国境内)刻石纪念胜利,因此“燕然勒功”成为表彰功勋、彰显武功的象征。
三、引申意义
“燕然勒功”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,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意象,用来赞美将士们英勇作战、建立不朽功业的精神。现代使用中,多用于形容在重大战役或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。
四、总结与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燕然勒功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 |
“勒”的本义 | 雕刻、刻写 |
引申义 | 记录功绩、表彰战功 |
使用场景 | 历史记载、文学表达、赞扬功勋 |
现代用法 | 形容重大成就或英雄事迹 |
五、结语
“燕然勒功”中的“勒”,虽只一字,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对功绩的铭记,更是对忠诚与勇气的颂扬。理解“勒”的准确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