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陇望蜀的成语出处是什么】“得陇望蜀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,得到了一个东西之后还想得到更多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典故,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出处和含义。
一、成语总结
“得陇望蜀”出自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,原意是指在取得陇地之后,又希望得到蜀地,比喻人心不足,得寸进尺。该成语多用于批评人的贪婪行为,强调做事应知足常乐,不可贪得无厌。
二、成语出处一览表
成语 | 得陇望蜀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 |
原文 | “彭遂引兵而西,……于是诸将皆曰:‘今破蜀,宜乘胜遂取陇。’彭曰:‘不然。得陇望蜀,人之常情。’” |
释义 | 比喻人贪心不足,得到一个又想要另一个。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人的贪婪、不知足;也可用于描述扩张欲望。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讽刺或劝诫他人知足常乐。 |
同义词 | 得寸进尺、贪得无厌、欲壑难填 |
反义词 | 知足常乐、适可而止、见好就收 |
三、历史背景简介
“得陇望蜀”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,讲述的是将军岑彭在平定陇地(今甘肃一带)之后,有人建议他继续进攻蜀地(今四川一带)。岑彭则表示:“得陇望蜀,人之常情。”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人们在获得一定利益后,往往还会产生更大的欲望。
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思想,也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贪欲心理,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四、结语
“得陇望蜀”作为一则富有哲理的成语,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,在现代生活中也被广泛引用。它提醒我们,做人应有节制,不要因一时的满足而失去理智,最终导致不必要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