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典文学的浩瀚星空中,杜甫的诗句总是闪烁着独特的光芒。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这一句出自杜甫的名作《登高》,它以雄浑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人生感慨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。
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(767年)秋天,当时杜甫流寓夔州(今重庆奉节),登高远望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。全诗如下: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首联描绘了秋日登高的整体氛围:风急、天高、猿啸哀,渚清、沙白、鸟飞回,既有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,又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。颔联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,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不仅展现了秋天树叶飘零的壮观景象,更隐喻了时光流逝、生命短暂的主题;而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”则象征着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变迁,两者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出个人在宇宙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。
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、年老体弱的悲凉心境。尾联则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深叹息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。整首诗情景交融,情感充沛,语言凝练,堪称唐诗中的典范之作。
通过这短短十四字的名句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,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切体会。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天地万物相结合的艺术手法,使得《登高》成为一首不朽的经典之作,也让我们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