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仪休嗜鱼的文言文和译文急用 谢谢】《公仪休嗜鱼》是一则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的寓言故事,讲述了鲁国大夫公仪休因喜爱吃鱼而拒绝接受他人送鱼的故事,体现了他廉洁自律、不贪图小利的高尚品德。以下是该文言文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文言文原文:
> 公仪休相鲁,而嗜鱼,国人献鱼而不受。其弟子谏曰:“夫子嗜鱼而不受,何也?”公仪休曰:“夫唯嗜鱼,故不受。夫受鱼而免于相,虽嗜鱼,不能常得鱼也;不受鱼,则可以长自给鱼。”
> 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
二、现代汉语翻译:
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,他特别喜欢吃鱼,但当人们送来鱼时,他却拒绝接受。他的弟子劝他说:“您那么喜欢吃鱼,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,这是为什么呢?”公仪休回答说:“正因为我喜欢吃鱼,所以我才不接受。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,就可能因此失去宰相的位置,即使再喜欢鱼,也不能经常吃到鱼了;如果不接受别人的鱼,就可以长久地自己养活自己。”
三、(表格形式):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
人物 | 公仪休(鲁国宰相)、弟子 |
主题 | 廉洁自律、不贪图小利 |
核心思想 | 不接受贿赂,保持清白,才能长久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地位 |
关键语句 | “夫唯嗜鱼,故不受。”、“不受鱼,则可以长自给鱼。” |
寓意 | 为人处世应有原则,不因小利而失大节 |
四、结语:
“公仪休嗜鱼”这则故事虽然简短,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它告诉我们:一个人如果过于贪图利益,反而会失去更多;而坚持原则、廉洁奉公,才能赢得尊重与长远的发展。此故事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,尤其在现代社会中,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。
如需进一步解析或扩展内容,请随时告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