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拔刀相助是什么意思】“拔刀相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拔出刀来帮助别人”,常用来形容在他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,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、挺身而出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,多用于赞扬那些有担当、有勇气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拔刀 | 拔出刀,表示准备行动或战斗 |
相助 | 帮助、援助 |
拔刀相助 | 在他人遭遇困境时,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拔刀相助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新制布裘》:“安得万里裘,盖裹周四垠。……老夫少有所志,不复自悲。但愿天下人,皆得安居乐业。”虽然这并非直接出处,但在古代文学中,“拔刀相助”常被用来描述侠客或义士的行为。
更常见的是在明清小说中,如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等作品中,常出现“拔刀相助”的描写,体现人物的义气与勇敢。
三、用法与语境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赞扬他人见义勇为 | 他在街上看到有人被抢劫,立刻拔刀相助。 |
描述英雄行为 | 这位警察在危急时刻拔刀相助,保护了群众安全。 |
表达对正义的支持 | 我们应该提倡拔刀相助的精神,弘扬社会正能量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见义勇为、挺身而出、仗义执言 |
反义词 | 袖手旁观、漠不关心、冷眼旁观 |
五、总结
“拔刀相助”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成语,强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,主动站出来、勇敢行动的精神。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在现代社会中,倡导“拔刀相助”的精神,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、互助的社会环境。
结语:
“拔刀相助”虽是古语,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“拔刀者”,只需一点勇气和善意,就能带来改变。